萬畝茶山 別樣風情
“春風一笑綠山崗,喜見銀芽處處芳?!绷⒋哼^后,隨著氣溫逐步升高,隆昌市石燕橋鎮葉家溝村的3000余畝茶園,迎來采摘收獲季。
近日,筆者前往“四川省第三批省級森林小鎮”石燕橋鎮,見證一片葉到一杯茶的變換。
茶山坡上采茶忙
走進石燕橋境內,連綿起伏的青山映入眼簾。千山滴翠、林海蔥蘢。清香怡人的空氣撲面而來,令人神清氣爽。
葉家溝村位于川渝交界的油坊山脈,海拔高度為600-800米,有“天然氧吧”美譽。得益于常年季風性濕潤氣候,這里雨量充沛,云霧縹緲,風化石土壤宜于茶葉生長。
葉家溝村有悠久的種茶歷史,以種植老川茶、白茶為主。茶葉種植面積逾3200畝。其中,村民自種面積2800余畝,隆昌云峰茶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面積400余畝。
踏入茶園,一壟壟茶樹如層層梯田鑲嵌山林,將一座座山妝扮得綠意盎然。采茶工人頭戴遮陽帽、腰系竹筐,在茶枝間來回穿梭,手指翻飛,片片鮮葉入簍,歡聲笑語縈繞綠水青山。
采茶女工胡遠碧眼疾手快,半小時工夫,已采摘大半簍鮮葉?!拔壹业耐恋匾讶苛鬓D,采茶季采得多,收入就多,平均每天有上百元收入?!焙h碧邊采邊說。
在葉家溝村的云峰茶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,自2019年成立以來,創新“專合社+基地+農戶+加工廠”的利益聯結方式,免費提供茶苗、培訓種植管理采摘技術和負責收購,帶領當地茶農致富增收。
正值采茶旺季,專合社每天雇傭80余人采茶,并收購當地茶農的鮮茶葉一萬余斤。
攤晾、殺青、揉捏、塑形……專合社負責人李臣正一絲不茍制茶。
“不能戴手套,會影響炒茶的品質?!崩畛紡臒釥C的炒茶鍋里捧起一把冒著熱氣的茶葉說。從茶苗扎根、開枝散葉到采摘炒制,專合社堅持原生態,做到從源頭把控品質,“隆昌茗茶系列”備受市場青睞,不愁銷路。
經過一個多小時炒制,一片片嫩芽變成了茶葉。茶葉放進杯,開水沖入后,翻滾舒展的葉片、茶香四溢,茶水融為一體,茶葉迎來生命中的璀璨綻放。
茶香也怕巷子深。近年來,石燕橋鎮黨委政府開拓創新,謀篇布局“茶文章”,組織開展采茶、品茶、賞茶花等體驗活動,努力打造川渝知名的茶葉培訓基地,為游客提供體驗和游玩一體的大自然觀光游,讓更多游客走進石燕橋,觀茶山美景、品清香好茶。
10萬株芍藥花正開
與葉家溝村直線距離不到5公里的凈土村,卻是另一番景色,漫山遍野的油茶,迎風展枝。
“兩茶一椒是石燕橋的特色產業。其中,油茶歷經多年發展,目前種植面積達25000余畝,凈土村為核心種植區?!笔鄻蜴偽幕行母刹抠R美業介紹道。
2017年到凈土村投資創立的隆昌市盛世棠油茶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,種植油茶3000多畝。去年,專合社發現油茶生長初期植株較小,苗木間隔大,為合理利用土地資源,他們在油茶苗木間種植了具有觀賞和藥用價值的芍藥花,初期試種約300畝、近10萬株。
目前,正值花期,芍藥花開,千姿百態,紅的熱情、白的純潔、粉的輕盈,吸引眾多游客流連忘返、拍照打卡,為基地增添了一抹亮麗色彩。
專合社運營經理蒲奇威說,他們將以油茶種植基地的果、木、花為依托,打造一個集觀光旅游、種植采摘、休閑娛樂、親子教育為一體的多功能基地。正建的露營民宿、觀景臺、跑山雞養殖場、芍藥花谷、蜜桃園和休閑釣魚場所,將進一步拓展農旅融合發展空間。
“挖掘茶文化,講好茶故事,讓綠色的茶與繽紛的花卉同綻放、茶香飄進千萬家,促進特色農業與鄉村文旅和諧發展?!辟R美業說。
- 東興區:品牌西瓜助農增收(2022-05-06)
- 萬畝茶山 別樣風情(2022-04-29)
- 威遠縣龍會鎮:延伸蠶桑產業鏈條 聚力打造“川南桑?!碧厣r業園區(2022-04-26)
- 內江隆昌石碾鎮:農田變“賽場” 插秧迎“五一”(2022-04-25)
- 資中縣:集中育秧保高產(2022-04-2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