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江推進兩項改革“后半篇”文章成效明顯
干部結構更優化,全鎮村(社區)常職干部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41人、占53%;集體經濟規模更壯大,全鎮集體經濟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村有2個;產業發展更強,產業規模從過去的稻漁6000畝、柑橘1.1萬畝提升到現在的稻漁1萬畝、柑橘1.25萬畝……這是隆昌市普潤鎮的可喜變化,也是內江扎實推進兩項改革“后半篇”文章的一個縮影。
3月10日,記者從市相關部門獲悉,2021年以來,按照省委關于做好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和村級建制調整兩項改革“后半篇”文章的決策部署,內江市聚焦“四項任務”、突出“六個導向”,堅持順向調整、科學實施,制定“1+26+1”工作方案、細化143項重點任務,建立健全“清單制+責任制”推進機制,謀劃全局、壓實責任、緊盯目標,寫深寫實兩項改革“后半篇”文章,鞏固兩項改革成果,釋放改革紅利。
在優化資源配置方面,一是提升鄉村國土空間規劃水平。通過提升鄉村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水平,形成了結構合理、功能明晰、各具特色的縣域發展布局。東興區田家鎮、隆昌市普潤鎮被確定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國家級試點鎮,威遠縣被確定為全省第二輪鄉村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試點縣。二是提升鄉鎮政府統籌協調能力,建立起上下貫通、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和職責體系。三是提升閑置資產使用率,盤活鎮級閑置資產437宗、盤活率100%,村級閑置資產839宗、盤活率99.29%。四是提升基層政府購買服務能力,實施政府購買服務項目458個。五是提升干部周轉房保障水平。
在提升發展質量方面,通過補齊基礎設施短板,農村客運“金通工程”實現全覆蓋。補齊產業發展短板,建設糧油綠色高質高效示范區5萬畝,改造提升經作產業標準化基地5.5萬畝,認證“三品一標”40個,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家、農民合作社86個、家庭農場197個。補齊村集體經濟發展短板,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達4466萬余元,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121個。補齊鄉鎮市政設施建設短板,威遠縣連界鎮、市中區白馬鎮等11個鎮入庫四川省“省級百強中心鎮”候選名單。
在增強服務能力方面,著力推動便民服務高效化、文衛教旅服務一體化、老幼服務集約化“三化建設”,服務能力大幅增強。其中,基礎教育學校布局調整和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妥推進,培育內江首批鄉村文化振興市級樣板鎮2個、樣板村19個,整合重組農村敬老院21個,新投入使用農村敬老院7個,維修改造農村敬老院23個,建成5個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,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覆蓋率達到96.91%。
在提高治理水平方面,著力突出鄉村基層組織建設、基層隊伍建設、鄉土人才培育、村(居)民自治、基層綜治保障等,通過“五個突出”賦能,治理水平得到整體提高。
- 貫徹落實中央精神!今年內江將推廣23萬畝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(2022-03-03)
- 內江持續改善農業農村生態環境質量(2022-03-02)
- 增長46.38%!去年內江村級集體經濟總收達5514.7萬元(2022-03-02)
- 內江市多措并舉提升耕地質量(2022-03-02)
- 以產業項目攻堅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(2022-01-10)